“由南而北”论: 北京像大茅厕 希望在于江南 |
 |
在亲身游历的过程中,内藤逐渐认为,中国未来的希望在南方。他觉得南方人优于北方人,且“南中民物繁盛,迥然不同于京畿,窃以为将来有望。”而对北京,他没有什么好印象。“北京的人家里没有茅厕。大街和胡同的角落、胡同里的墙边,到处都是撒拉粪便的地方。走在北京的街上,总能闻到充溢在空气里的粪便的气味。”对话者蒋国亮更声称:“北京建都,气运当与满清具尽,满清政府亡,北京亦从此作废。”【详细】 |
|
“自下而上”论: 从百姓自己的团结做起 |
 |
内藤在天津遇到名士王修植,王认为,“政府诸公,大都耄而倦勤,必无改革之望。”王修植眼中可行的办法是,“从百姓自相团结做起,但鄙邦人不学者多,见解甚短浅,恐一时犹难语此也。”他还认为在外国势力的干涉下,大约十年后,“即使上不变,下亦必变。”当时是1899年,若以后来的历史验之,王修植的预言惊人地准确;而他本人则没能见证这一切,于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悲愤病殁。【详细】 |
|
“精英引导”论: 志士必须抛弃想当官的毛病 |
 |
王修植是亲身积极参与了维新变法之人,维新失败后难免对政府高层灰心丧气,转而寄望于下层社会将来能有所作为。而作为外来的观察者,内藤湖南显然不如王修植那么悲观,在他看来,政府里也有一些改革派,只不过不能对此过高指望。“若日设特科,贵国人士往往视之同于从前科举,以为仕官捷径。此病不治,国遂不兴也,有一不愿做官之士,以为百世开太平为念者,愈百名科场名士。”【详细】 |
|